首页

女王调教 吃黄金

时间:2025-05-29 22:34:13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59624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女子铅球12连冠,巩立姣追逐“21米”梦想

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于7月13日至1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千余项科技创新成果在展会上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国际参展人士的目光。

春季踏青应做好哪些准备?来听消防员专业解答→

武汉2月20日电(记者 马芙蓉)受强冷空气影响,湖北省2月19日至25日将出现寒潮大风和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目前,该省多地中小学、部分高校宣布延迟开学。

湘渝滇黔及华北东北等地有强降雨

中华文明是开放的体系。《尚书·尧典》记载了帝尧时代“协和万邦”的情境。公元前一百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国船队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物品交换。唐代对外交流非常活跃,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七十多个。宋朝积极开辟海外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元朝打通了欧亚大陆的直接联系,颁布一系列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一直抵达非洲。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

民生一线观察:春风行动扎扎实实促就业

北京9月27日电 9月27日,2024首届密云环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闻发布会举行,宣布赛事将于10月27日在北京密云开赛。本次赛事以“绿色低碳骑行+生态环湖赛道”为核心亮点,是密云区首个国际级公路自行车赛。总参赛人数近1000人,竞赛起点位于马拉松广场,终点位于云佛山滑雪场,最长里程86公里,总奖金为16.16万元。

办公场所退租,公司竟直接通知员工“散伙”

大同12月9日电 (胡健 马静波 宋佳烨)山西省大同市委、市政府和山西省体育局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山西分会场活动、全国家庭冰雪日(大同站)活动、“冰雪古都·逐梦未来”2024—2025大同冰雪季、首都高校学子大同冰雪行活动暨大众滑雪公开赛系列活动日前在山西省大同市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启幕,此次冰雪季系列活动旨在推动冰雪运动普及,打造具有“大同符号”的品牌赛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